没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传媒公司从事相关演出活动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以下是关键法律风险和合规建议:
法律风险
-
行政处罚
- 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2020修订)第44条: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8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微信号:1532139626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 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 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2020修订)第44条:
-
刑事责任
- 若涉及虚假宣传、非法集资、偷税漏税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暴力等,可能触犯《刑法》(如非法经营罪、诈骗罪等)。
-
合同无效风险
- 与艺人、场地方签订的演出合同可能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被法院认定为无效,导致无法索赔或追偿损失。
哪些业务必须持证?
传媒公司若涉及以下任一情形,必须办理《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向省级文旅部门申请):
- 演出经纪:代理艺人、策划演出、收取佣金(如直播公会、MCN机构签约主播进行商业演出)。
- 演出场所经营:剧院、酒吧、Livehouse等提供演出场地并收费。
- 文艺表演团体:自行组织演出(如话剧团、舞团)。
- 线上直播:若直播内容属于“营业性演出”(如付费观看、打赏分成),需持证(2023年文旅部《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明确要求)。
无证经营的常见“灰色地带”
- 误区1:“线上直播不需要证”
若直播涉及打赏、付费观看、广告分成等盈利模式,即属于营业性演出,需持证(抖音、快手等平台已强制要求公会提供许可证)。 - 误区2:“只提供中介服务”
即使仅撮合艺人与商演活动,只要收取佣金,即属“演出经纪”,需持证。
合规建议
-
立即申请许可证
- 条件:公司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含“演出经纪”,有3名以上专职演出经纪人员(需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颁发的资格证)。
- 流程:向注册地省级文旅部门提交材料(如营业执照、经纪人证书、资金证明等),审批时间约20个工作日。
-
暂停无证业务
在未获证前,暂停签约艺人、组织演出或直播分成等盈利活动,避免被举报或抽查。
-
已承接项目的补救
- 若已签约但未履行,可协商将业务转包给持证机构(需书面协议明确责任),或终止合同并赔偿(注意审查合同中的“合规条款”)。
-
关联公司架构
- 若短期内无法达标,可收购或控股一家持证公司(需完成股权变更和许可证主体变更)。
处罚案例参考
- 2023年杭州某MCN机构:无证组织网红线下商演,被罚款8万元并没收直播打赏收入12万元。
- 2022年北京某传媒公司:在未获证情况下代理韩国艺人演唱会,被文旅部取缔并列入行业黑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