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申请营业性演出许可后赔钱,通常是因为成本失控、市场误判或合规疏漏,以下是具体原因和止损建议,帮你快速定位问题:
赔钱的核心原因
-
隐性成本黑洞
- 审批附加费:地方文旅局可能要求临时加装消防设备(如应急灯、喷淋)、舞台检测报告(一次2万+),甚至指定高价安保公司(一场演出保安费可达5000元)。
- 艺人档期违约金:小演员报价低但合同条款苛刻(如“因甲方原因取消演出需赔全款50%”),一旦观众未达预期取消演出,直接亏损。
-
票房陷阱
微信号:1532139626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虚假流量:某些票务平台用“锁票”制造售罄假象,实际出票率不足30%,但公司已按满场支付场租(如Livehouse日租8000元,押金不退)。
- 分成合同坑:与酒吧合作分成演出,约定“酒水收入另计”,结果观众只喝免费水,票房分成后倒贴艺人差旅。
-
合规地雷
- 曲目超范围:报批时提交翻唱曲目,现场演未经授权的改编版,被版权方索赔(一首歌法定赔偿1万-10万)。
- 未成年人入场:未核验身份证导致未成年人进场,被罚款5万并停批半年。
紧急止血方案
-
48小时内行动清单
- 止损演出:若已亏损,立即取消后续场次(用“艺人健康原因”协商解约,避免违约金滚雪球)。
- 转包套现:将已获批的演出许可转包给同行(如转让给其他公司做拼盘演出,收3万-5万转让费)。
- 税务抵扣:将演出亏损计入公司成本,冲抵其他业务利润(需咨询财务做专项申报)。
-
低成本转型
改做“审批中介”:利用已熟悉的流程,帮其他公司代办演出许可(单次收费5000-1万,无场地成本),专注帮网红MCN机构报批直播演唱会(政策要求线下直播也需演出许可)。
避坑指南(下次必做)
-
合同三件套:
- 与场地方签“票房保底条款”(如实际售票不足70%,场租减半);
- 艺人合同加“天气免责”(暴雨等不可抗力可延期无责);
- 报批时提交“假曲目”(用已授权歌曲占位,现场演其他歌,降低版权风险)。
-
票房保险:
购买“演出取消险”(年保费约5000元,可覆盖因审批延迟、艺人突发事件的损失)。
案例参考:
北京某初创公司2023年办脱口秀巡演,因消防整改多花4万,票房仅40%,直接亏损12万,后转型帮脱口秀俱乐部代办审批,半年回本。
如果已亏损超过10万,建议暂停实体演出,转向“线上付费直播+审批咨询”轻资产模式,避免债务扩大。
以上是对“小公司营业性演出许可赔钱”的简单介绍,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添加我们微信或者拨打电话:15321396264,免费咨询,专人1对1解答,北京壹点壹线咨询有限公司专业办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注册、知识产权等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