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审计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维度(目的、主体、法规要求、内容范围等)可以划分出多种常见类型,以下从“实务中最常被提及、企业几乎都会遇到”的角度,归纳成一张“思维导图式”清单,方便快速对号入座:

按“是否法律强制”划分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
法定(强制)审计
• 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上市公司、金融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部分达到一定规模的内资企业等)
• 经济责任审计(国企/央企高管离任或任期届满)
• 清算审计(公司解散清算、破产重整)
• 证券发行专项审计(IPO、可转债、配股、重大资产重组)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
• 外汇年检/资本金审验(外商投资企业) -
自愿(委托)审计
• 内部控制审计(SOX合规、港股《企业管治守则》要求等)
• 尽职调查审计(并购、融资、战投)
• 管理绩效审计(集团对子公司经营结果复核)
• 合规/反舞弊审计(FCPA、反洗钱、反商业贿赂)
• 信息系统审计(ITGC、ITAC、数据安全合规)
按“审计主体”划分
- 外部独立审计(会计师事务所)
- 政府审计(审计署、地方审计局、巡视/巡察组)
- 内部审计(集团审计部、风控部、合规部)
按“审计内容”划分(常见专项)
• 财务报表审计
• 内部控制审计
• 经济责任审计
• 税务审计(含转让定价、出口退税、土地增值税清算)
• 资金/现金流水审计
• 存货与成本审计
• 工程项目审计(EPC、PPP、基建项目)
• 预算执行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国企)
• ESG/绿色金融审计
• 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审计
按“时间维度”划分
• 期中审计(半年度、季度)
• 期末/年度审计
• 离任审计
• 追溯审计(倒查3~5年)
典型场景举例
- 上市公司:每年必须做“财务报表+内控”双重审计;重大资产重组时再做“专项审计+盈利预测审核”。
- 国企:高管离任要做“经济责任审计”;重大项目竣工要做“竣工决算审计”。
- 创业公司融资:投资人会要求“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同时做“税务健康检查”。
- 外企:总部可能每年派内部审计团队做“SOX内控审计”,中国子公司还要做“高新复审专项审计”。
一句话总结:
“凡是法律、监管、投资人或管理层需要‘独立第三方/内部机构’对财务、业务、合规、IT、ESG等给出客观结论的场景,都会产生相应类型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