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所有人必须办理汇算清缴
- 真相:并非所有人都需要申报。
- 无需办理的情形:
- 年度综合所得≤12万元且需补税金额≤400元;
- 年度已预缴税额与应纳税额一致(无退补税)。
- 必须办理的情形:
- 已预缴税额<应纳税额且补税金额>400元;
- 年度综合所得>12万元且补税金额>400元;
- 申请退税(无论金额大小)。
- 无需办理的情形:
误区2:年终奖单独计税一定更划算
- 真相:年终奖可选择单独计税或并入综合所得计税,需根据收入结构计算。
- 高收入者(如年终奖>3.6万元):单独计税可能税负更低;
- 中低收入者(如综合所得≤12万元):并入综合所得可能更省税(可充分享受低税率档)。
- 注意:2027年前仍可自主选择,但需通过APP试算对比。
误区3:专项附加扣除可随时补填
- 真相:
- 预扣预缴阶段未填报的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房贷利息),可在汇算时补填,但逾期填报的扣除项不能追溯至预扣阶段,可能导致预缴税款过多,需通过汇算退税。
- 关键:大病医疗扣除只能在汇算时填报,预扣阶段无法享受。
误区4:单位代办=无需自己确认
- 真相:
- 即使委托单位代办,纳税人仍需在4月30日前通过APP或电子税务局确认申报表(如收入、扣除项是否准确)。
- 若未确认,系统可能默认单位申报数据,导致漏报或错报(如劳务报酬未合并计税)。
误区5:退税申请可无限期拖延
- 真相:
- 退税申请需在6月30日前完成,逾期视为放弃。
- 补税需同样在6月30日前缴纳,否则每日加收万分之五滞纳金(可能面临税务稽查)。
误区6:所有收入都要并入综合所得
- 真相:
- 综合所得仅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四项。
- 以下收入不并入汇算:
- 经营所得(如个体工商户收入);
- 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转让所得;
- 一次性补偿收入(如离职补偿金超3倍部分单独计税)。
误区7:境外所得无需申报
- 真相:
- 居民个人取得境外所得,需与境内所得合并计算应纳税额,境外已缴税款可抵免(需提供完税凭证)。
- 漏报境外收入可能面临补税+滞纳金+罚款。
误区8:系统预填数据100%准确
- 真相:
- 预填数据可能遗漏劳务报酬、稿酬(支付方未代扣代缴)、大病医疗支出(需手动填报)等。
- 必须核对:收入明细(如“其他扣除”中的年金、商业健康保险)、专项附加扣除金额(如房贷利息是否重复填报)。
如何避免误区?
- 使用个税APP试算:对比“单独计税”与“合并计税”结果。
- 核对收入明细:通过“收入纳税明细查询”检查是否有漏报。
- 留存凭证:如大病医疗支出、捐赠票据(需手动填报)。
- 及时操作:退税/补税务必在6月30日前完成。
建议提前1-2个月办理,避免系统拥堵,如有复杂情形(如境外所得、股权激励),可咨询税务专业人士。
以上是对“年度汇算清缴的几大误区”的简单介绍,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添加我们微信或者拨打电话:15321396264,免费咨询,专人1对1解答,北京壹点壹线咨询有限公司专业办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注册、知识产权等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竭诚为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