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情况下,不能合法开展涉及营业性演出的公会或相关业务,以下是关键要点:
营业性演出的定义
- 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以下行为属于营业性演出:
- 以营利为目的的现场文艺表演(如直播中的歌舞、脱口秀、音乐会等);
- 通过直播平台、短视频等形式向公众收费(打赏、付费观看等)或以广告、赞助等方式营利的演出活动。
公会的角色与责任
- 若公会签约的主播进行营业性演出(如直播表演、线上演唱会等),公会作为演出经纪机构或主办方,必须:
- 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由文旅部门颁发);
- 确保主播的表演内容符合许可证范围(如未许可,不得组织涉外演出、未成年人演出等)。
无证经营的后果
- 行政处罚:文旅部门可责令停止演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倍以下罚款(最高可达10万元);
- 平台封禁:抖音、快手等平台会要求公会提供许可证,否则可能清退公会或封禁主播账号;
- 刑事责任:若涉及淫秽表演、诈骗等,可能构成犯罪。
例外情况
- 非营利性演出:如公会仅组织内部培训、非公开彩排,且不收费,可能无需许可证;
- 个人主播:若主播以个人身份直播(未签约公会),且平台不要求公会资质,则责任由主播或平台承担,但公会仍需谨慎。
建议
- 立即申请许可证:向当地文旅局提交材料(需3名以上专职演出经纪人员、营业执照等);
- 转型模式:暂以“内容创作”或“广告合作”名义运营,避免直接涉及演出活动;
- 咨询律师:各地政策执行尺度不同,建议联系当地文旅部门或专业律师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