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医疗器械

三类医疗器械是风险等级最高的医疗器械类别,需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措施,以下是关键要点:


定义与风险等级

  • 分类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9号)按风险程度分为三类:
    • 一类:低风险(如纱布、绷带)→ 备案管理。
    • 二类:中风险(如血压计、缝合针)→ 注册管理。
    • 三类高风险,需严格控制(如植入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血管支架等)。

典型产品举例

  • 植入式器械: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骨科植入钢板。
  • 生命支持设备:呼吸机、体外循环机。
  • 高风险诊断设备:PET-CT、伽马刀。
  • 无菌耗材:血管内导管、人工血管。

监管要求

  • 注册审批
    • 需向国家药监局(NMPA)提交注册申请,通过临床试验(除非豁免)和技术审评。
    • 审批周期通常1-3年,费用数十万至数百万人民币。
  • 生产许可
    • 企业需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通过GMP认证(良好生产规范)。
  • 经营许可
    • 经营企业需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建立追溯系统

临床试验要求

  • 必须开展:除非列入《免于临床试验目录》或通过同品种比对
  • 审批流程:需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和NMPA的临床试验审批(需30个工作日)。

国际对比

  • 美国FDA:对应Class III,需PMA(上市前审批)。
  • 欧盟MDR:对应Class III,需公告机构审查+临床评价。

注意事项

  • 上市后监管:需定期提交不良事件报告,并接受飞行检查。
  • 唯一标识(UDI):2024年起全面实施,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
以上是对“三类医疗器械”的简单介绍,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添加我们微信或者拨打电话:15321396264,免费咨询,专人1对1解答,北京壹点壹线咨询有限公司专业办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注册、知识产权等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竭诚为您服务。

三类医疗器械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icp-1.com/zixun/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