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身份选择筹划
原理:利用不同纳税人身份的税率差异(如小规模纳税人 vs 一般纳税人)。
案例:

-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3%征收率(2023年阶段性减按1%),月销售额≤10万元免征增值税。
- 一般纳税人:适用6%/9%/13%税率,但可抵扣进项税。
操作:
若企业进项税少(如咨询服务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可节税,例如年收入500万元的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500×1%=5万元,一般纳税人增值税=500×6%-0=30万元(无进项抵扣时)。
税收优惠政策叠加利用
核心:组合运用区域性、行业性、特定行为的税收优惠。
典型政策:

微信号:1532139626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 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减按15%。
- 海南自贸港: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023年制造业按10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按200%摊销。
案例:
某深圳科技公司将研发中心迁至海南,享受15%所得税+研发加计扣除双重优惠,税负从25%降至15%×(1-200%×10%)=12%。
业务分拆与组织架构重构
方法:将高税负业务剥离至低税率主体或区域。
场景:
- 混合销售拆分:销售设备(13%税率)附带安装服务(9%税率),分别核算可节税。
- 设立子公司:将销售部门独立为华东地区子公司,享受地方留存税收返还(如增值税返还30%)。
案例:
某建材企业将运输业务独立为子公司(小规模纳税人),运输收入按3%征收率纳税,较原混合销售13%税率大幅降低。
交易模式与合同条款优化
关键点:通过合同定价、结算方式调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技巧:
- 分期收款销售:按合同约定收款日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延迟纳税。
- EPC工程总包:拆分设计、采购、施工合同,避免从高适用13%税率。
案例:
某设备制造商签订分期销售合同,约定分3年收款,增值税纳税义务递延至每年收款日,相当于获得无息贷款。
成本费用最大化扣除
路径:合法增加税前扣除项,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操作:
- 加速折旧:500万元以下设备一次性税前扣除(2023年政策)。
- 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总额8%的部分可扣除,超额部分可结转。
- 公益性捐赠:通过具备资格的机构捐赠,利润12%以内可扣除。
案例:
某制造企业购入400万元设备,选择一次性扣除,当年减少所得税=400×25%=100万元。
跨境税收筹划(BEPS合规框架下)
策略:利用税收协定、转让定价等工具优化跨境税负。
合规要点:
- 转移定价:关联企业交易需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准备同期资料。
- 受益所有人:香港公司收取股息需证明“受益所有人”身份,否则不享受5%协定税率。
案例:
某中资企业通过新加坡子公司投资东南亚,利用中新税收协定避免双重征税,股息预提税从10%降至5%。
风险控制红线
- 真实性:所有交易需有商业实质,避免虚开发票(如“税收洼地”空壳公司)。
- 留存证据:合同、资金流、物流需一致,应对税务稽查。
- 动态调整:关注政策变化(如2023年小规模纳税人减免政策延续至20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