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错误操作
长期“零申报”却实际经营
- 错误场景:企业已开业、有收入或成本,但为避税或简化流程,连续12个月申报所有税种均为0。
- 风险:
- 被税局认定为“虚假申报”,面临补税+滞纳金+0.5-5倍罚款(《税收征管法》第63条)。
- 纳税信用等级直接判为D级,影响贷款、招投标。
- 若涉及发票开具,可能触发虚开发票风险。
忽略“零申报”前置条件
- 错误操作:
- 企业有银行流水、社保缴纳记录,仍申报“无收入成本”。
- 增值税零申报但企业所得税申报有成本费用(逻辑矛盾)。
- 风险:税局通过大数据比对(如银行、社保、发票数据)发现异常,直接推送风险核查。
违规“零申报”享受免税政策
- 错误场景: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30万元,直接“零申报”而非如实申报免税销售额。
- 风险:免税≠零申报!需填写“免税销售额”栏次,否则视为未如实申报。
清算期“零申报”
- 错误操作:企业已进入清算程序,仍按正常经营“零申报”。
- 正确做法:需办理清算组备案,终止经营后15日内向税局申请终止税种认定,否则持续零申报会被视为异常。
关联税种“零申报”不一致
- 错误场景:增值税零申报,但印花税(如购销合同)申报为0(实际有合同金额)。
- 风险:税局通过“一户式”分析发现关联税种数据冲突,要求书面说明。
正确零申报操作指南
| 情形 | 是否可零申报 | 操作要点 |
|---|---|---|
| 未开业、无流水 | 需在申报表注明“无应税行为”,并确保无发票开具、无银行流水、无人员工资记录。 | |
| 季节性停业 | 需向税局书面说明停业情况,保留备案记录,避免长期零申报(超过6个月需专项说明)。 | |
| 免税销售额 | 如实填写免税销售额(如小规模纳税人“小微企业免税销售额”栏次),不可直接填0。 | |
| 清算期 | 办理清算申报,结清税款后注销税种,不可持续零申报。 |
风险自查清单
- 银行流水:对公账户是否有收付记录?
- 发票数据:是否曾领购发票但未申报收入?
- 社保/公积金:是否为员工缴纳社保(存在工资支出)?
- 合同备案:是否有印花税应税合同(如租赁合同)未申报?
若以上任一答案为“是”,则不可零申报!

补救措施
若已错误零申报:

微信号:1532139626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 立即补申报:通过电子税务局更正申报,补税并缴纳滞纳金(日万分之五)。
- 主动说明:向税局提交《情况说明》,争取减轻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32条)。
- 后续合规:建立台账,区分“真实零申报”与“应税未报”,避免再次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