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核实起诉文件真实性
- 确认管辖法院:检查传票是否由正规法院发出(可通过法院官网或12368司法服务热线核实)。
- 核对原告信息:确认原告是否为商标注册人、独占许可人,或经授权的维权主体。
- 审查起诉内容:明确被诉侵权的商标(注册号、类别)、侵权商品/服务、索赔金额及依据(如《商标法》第57条具体条款)。
紧急证据保全与内部排查
- 固定现有证据:
- 保存商品生产、销售记录(合同、发票、库存数据)。
- 收集商标使用证据(如广告、宣传材料、包装样本)。
- 若涉及在先使用,整理使用时间线(如最早销售记录、展会照片等)。
- 内部自查:
- 比对被诉商标与己方标识的相似度(文字、图形、读音、含义)。
- 核查商品/服务类别是否相同或类似(参考《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
法律抗辩策略制定
根据案件情况选择以下抗辩方向:

- 不侵权抗辩:
- 商标不近似:主张标识在视觉、听觉、含义上存在显著差异(如“BEST” vs “BEST+图形”)。
- 商品不类似:证明分属不同类别且无关联性(如第25类服装 vs 第9类电子产品)。
- 在先权利抗辩:
- 提供早于原告商标申请日的使用证据(如销售发票、媒体报道)。
- 主张“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商标法》第59条第3款)。
- 合法来源抗辩:
若商品来自第三方,提供进货合同、付款凭证、上游供应商资质(需完整链条)。
微信号:1532139626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 权利瑕疵抗辩:
- 原告商标是否已注册满3年且未使用(可申请撤销其商标)。
- 原告商标是否属于通用名称或缺乏显著性(如“优盘”案)。
专业律师介入与程序应对
- 委托知识产权律师:
- 律师需在答辩期内(通常15日)提交《民事答辩状》,可提出管辖权异议(如原告虚列被告拉管辖)。
- 申请证据披露:要求原告提供实际使用证据(若主张未使用赔偿)。
- 反制措施:
- 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起“商标无效宣告”(针对恶意抢注或权利瑕疵)。
- 提起“确认不侵权之诉”(若原告未在合理期限内起诉)。
和解谈判与商业考量
- 评估和解成本:
- 对比诉讼成本(律师费、赔偿金)与和解金额(通常可压低至索赔额的30%-50%)。
- 要求签订保密协议,避免商誉受损。
- 设计替代方案:
- 商标共存协议(限定使用范围、地域或渠道)。
- 商标转让或许可谈判(适用于原告商标闲置情形)。
后续风险防范
- 商标监测:定期通过“商标局官网”或“白兔”等工具监控新申请商标。
- 合规使用:规范商标标注(如®、™符号)、避免跨类使用。
- 建立档案:保存设计稿、使用证据、授权文件,以备未来争议。
关键时间节点提醒
- 答辩期:收到起诉状后15日内(不可延误)。
- 证据交换:法院通常会在开庭前1个月组织证据交换,需提前准备。
- 上诉期:若一审判决不利,需在15日内上诉。
示例:某公司被诉侵犯“X”商标(第30类咖啡),但能提供2015年(早于原告注册日2017年)的淘宝销售记录及广告合同,律师可主张在先使用抗辩,并反诉原告商标无效,最终促成和解,原告同意限定地域共存。
建议立即联系专业知识产权律师,避免自行处理导致程序性失误。
以上是对“商标被起诉侵权应该怎么办”的简单介绍,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添加我们微信或者拨打电话:15321396264,免费咨询,专人1对1解答,北京壹点壹线咨询有限公司专业办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注册、知识产权等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