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任何想以公司形式拍摄网络短剧、综艺、纪录片乃至开设MCN机构的团队,都必须先跨过一道门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这张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核发的“入场券”,表面看只是一纸行政许可,背后却是一套与内容安全、资本结构、人员资质深度绑定的治理逻辑,把流程拆解开来,你会发现它既像一次“政审”,也像一场“体检”。
前置条件:先搭好“合规骨架”

微信号:1532139626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 主体必须是内资公司,且股权追溯到底不能有外资,很多创业者在天使轮引入了境外基金,结果在材料预审环节被一票否决。
- 经营范围须明确包含“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或“经营”,北京市场监管局的系统已实现关键词自动校验,经营范围不符会被直接驳回。
- 三名以上影视相关专业人员(导演、编剧、摄像、播音等均可),需提供大专以上毕业证书及社保记录,2023年起,北京增加了“社保连续缴纳满3个月”的硬性要求,堵住了挂靠漏洞。
材料准备:把“人、财、物”全部数据化
除了常规营业执照、公章、法人身份证,还要提交:
- 股权结构树状图(穿透到自然人);
- 主要人员业绩证明(过往作品片头截图+播出平台版权页);
- 办公场地租赁合同及实景照片(须含公司logo墙,PS痕迹会被现场核查识破);
- 节目制作技术设备清单(摄像机型号、非编系统、存储阵列都要列明)。
北京已接入“电子证照库”,能联网核验的无需纸质复印件,但这也意味着任何历史行政处罚、版权纠纷都会被系统自动抓取。
线上申报:一次“算法面试”
登录“北京市政务服务网”,选择“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设立审批”,系统会弹出一张动态问卷:
- 最近一年是否参与过境外合拍?
- 是否计划制作时政类、军事类节目?
- 实际控制人是否在其他影视公司任职?
算法会根据回答自动分配“绿色通道”或“审慎通道”,进入后者,人工审查周期可能延长20个工作日。
现场核查:一场“真人秀”
审批处会突击上门,核查重点有三:
- 真实办公场地(共享工位会被扣分);
- 设备通电运行(空壳公司常用贴牌机蒙混,核查人员会要求现场剪辑一段4K素材);
- 人员到岗(随机点名,缺席即视为材料造假)。
曾有公司因把仓库临时改造成机房,被拍照记录后列入“观察名单”,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领证与后续:合规只是开始
许可证有效期两年,但每年1月要提交“年度业绩报告”,包括实际制作节目、版权收入、人员变动,连续两年零业绩,许可证会被注销,2024年起,北京还将试点“信用分级”,对存在劣迹艺人、刷量行为的公司实施扣分,扣满12分即暂停业务。
结语
在北京,办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不再是简单的窗口递交,而是一场对公司治理、内容规划、技术实力的综合预演,它像一道滤网,把只想赚快钱的投机者挡在门外,也让真正想讲好中国故事的团队提前完成合规进化,流程看似繁琐,却暗含一条提示:在首都做内容,先学会敬畏规则,才能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