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大侵权惩罚第一案”是指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领域作出的首例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判决,标志着上海在落实知识产权“严保护”政策上的重大突破,以下是案件核心信息:

案件背景
- 原告:某知名中外合资车企(权利人)
- 被告:某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及关联公司
- 侵权事实:被告长期仿冒原告“路虎”商标及揽胜极光车型外观设计,生产销售假冒零部件,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大规模销售,侵权获利超500万元。
法律突破点
-
惩罚性赔偿适用
法院依据《商标法》(2019年修订)第63条,认定被告恶意侵权且情节严重,突破传统“填平原则”,在计算实际损失(约100万元)基础上,判处3倍惩罚性赔偿,总赔偿额达300万元(含合理开支)。
微信号:15321396264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
“恶意”与“情节严重”的认定
- 恶意:被告曾因相同行为被行政处罚后仍继续侵权,且伪造授权文件。
- 情节严重:侵权持续3年,覆盖全国多地,销售额巨大,部分假冒零件存在安全隐患。
-
举证责任优化
法院采纳原告提交的侵权人财务账册、电商平台销售数据等证据,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体现上海司法对知识产权的强保护倾向。
社会影响
- 示范效应:该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2021年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推动全国多地法院在类似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
- 政策响应:直接落实上海《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2020年),明确对重复侵权、规模化侵权等行为“从重赔偿”。
- 行业震慑:汽车零部件领域侵权成本显著上升,2022年上海类似案件调解率提高40%。
后续进展
2023年,上海进一步升级惩罚性赔偿标准,在《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中明确最高5倍赔偿(法定上限),并引入举证妨碍制度(侵权人拒交证据可直接支持权利人主张)。
如需更详细判决书或同类案例对比,可进一步提供具体方向。
以上是对“上海加大侵权惩罚第一案”的简单介绍,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添加我们微信或者拨打电话:15321396264,免费咨询,专人1对1解答,北京壹点壹线咨询有限公司专业办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注册、知识产权等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竭诚为您服务。